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一個好的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精神層面的“傳家寶”,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家庭成員的思想和行為,世代賡續……
爺爺以軍魂為基石鑄就愛國主義家風
說起我的家風,最先涌現在我腦海的一定是那位老革命、老黨員,他就是我的爺爺。爺爺是個有故事的人,作為千千萬萬個黨員中的一員,祖籍貴州的他,十幾歲便申請參軍入伍,背上行囊遠赴東北,作為一名抗美援朝戰士,他用整個生命守護著鴨綠江畔的那座彈痕累累的斷橋,也用實際行動激勵子女后代繼承遺志,為祖國而奮斗。
回想與爺爺在一起的時光,他總是拉著我的小手講著他年輕時在部隊的故事,我聽著聽著就進入夢鄉,仿佛親身經歷了那些崢嶸歲月。年輕時和來自天南海北的戰友們一起啃雪塊吃草根,一起躲炮彈扔手雷,在執行任務中有好幾次和死神擦身而過,害怕但也從沒想過退縮。爺爺說著這些的時候,目光炯炯有神,時而慷慨激昂時而熱淚盈眶,爺爺說那些開著綠皮大卡車馳騁在戰場上的歲月,雖然艱苦危險,但他終身難忘,他為自己是一名軍人守護的一片疆土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回憶里的爺爺總是背挺的筆直,肩膀特別硬,后來,爺爺年紀大了,身體大不如前可也依然倔強的將背挺的筆直。小時候爺爺背我,我總會說爺爺的背太硬,沒有媽媽的舒服,爺爺總會認真的回答:“做人要硬氣,要有骨氣,要挺直腰板,不能輕易低頭!”小時候的我總是不解的歪著腦袋,長大以后,我了解到了偉大的中國英雄以及感人肺腑的抗美援朝英雄事跡,除了爺爺口中的偉大英雄,還有許多不知道姓名的中華兒女,在這場戰爭中浴血奮戰、不畏犧牲、前仆后繼、頑強抗爭。自古軍士多“忠勇”,抗美援朝精神不僅是軍魂所系,也是中華民族的精魂所在,F在想來,對爺爺的崇敬和思念又多了幾分……爺爺的愛國主義軍魂陪伴了我的成長,他作為軍人的風骨,為鑄就我的愛國主義家風奠定了基石。
奶奶以言行化春風播種節儉勤勞家風
從我懂事起,勤儉節約就伴隨著我成長,現在提起這個詞,記憶的深處也總能回想起一幅畫面:一張八仙桌,桌上放著小碟的飯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剛學會用筷子的我,還拿不穩筷子,飯菜常常掉到桌子上,而奶奶總會第一時間撿起來放進自己的碗里。她摸著我的頭,寵溺地說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然后慢悠悠的將碗里的米飯扒拉干凈,然后在碗里盛上水,用水涮著碗連湯水一起喝掉,從未見她掉落一粒米飯,我便也有樣學樣,也將碗里扒拉的哐哐響,把掉落的米粒從桌子上撿起來吃光,露出勝利的笑容。那時起,勤儉節約的家風就已經在我的腦海里形成印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也是我在那時學會的。奶奶的一言一行像是春風,將勤儉節約的種子播撒到家里,在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角角落落綻放。小時候,我的鉛筆總是用到抓不住才能把新的裝進筆盒,爸爸的襪子穿破了,他總是憨憨得笑著說“嘿嘿,補一補還能穿”,媽媽也會把化妝瓶倒過來在手上用力磕著,等到最后一點用完才丟掉。
我們秉承了奶奶的節儉,而她的勤勞更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清代朱柏廬《治家格言》中形容勤勞:“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蹦棠痰那趧谠诖艘灿兴w現。奶奶是家中起得最早的那個人,天還未完全亮,她就已經出門趕著去買菜市最新鮮的一批蔬菜了,我起床時,熱騰騰的早飯已經擺放在桌前。奶奶還喜歡養花種菜,在農村,她在房前屋后種滿瓜果蔬菜,春種秋收夏耕冬藏、松土施肥除草都是她一個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找人幫忙,后來搬進市區,她也會在陽臺的空處種上好看的花和家里常吃的蔬菜。家里一年四季打掃得一塵不染、東西擺放的井井有條,這都是奶奶播種的家風,這使我們養成勤勞意識、勤勞習慣,以至于形成堅定的勤勞品格。
奶奶現在已經年過七旬,身體大不如從前,爸爸經常勸她每天曬曬太陽聊聊天,安享晚年,但她還是依舊不肯閑著,堅持自己操持家務,還時常包好家里最愛吃的餃子給我們送來。李大釗說:“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于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蹦棠淘谇趧诶锸斋@豐衣足食,在節儉中收獲心安理得便是如此。如今,我已走向工作崗位,在工作的大熔爐中反復磨煉,每當工作遇到困難,感覺吃力的時候我的眼前總會浮現奶奶天剛亮就起床的背影……奶奶的節儉與勤勞讓我懂得感恩與珍惜,激勵著我上進好學,以披星戴月實干苦干的韌勁,在勤勞中收獲“小本領”和“小成就”,在一步步地成長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父親以責任守初心踐行艱苦奮斗家風
“作為一名水利工作者,一定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要“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嚴厲的父親扶了扶眼鏡,娓娓道來,耐心的向我解釋著“水利精神”的蘊含,這不僅是父親對工作的態度,更是將水利精神融入傳統家風的最好實踐。在我的印象里,父親總是很少回家,亦或是每日都加班到深夜才休息。父親是一名水利工程技術專家,常年在外勘測考察,尼爾基、萬家寨、小浪底、南水北調工程……只要有水庫、只要有河道,就有父親的身影。盛夏的天氣潮濕悶熱,水邊的蚊蟲尤其的多,工地的板房也時常漏雨;深冬的寒風凜冽,水庫邊上還有沒凍上的泥,為獲取更精確的測量數據,父親要穿過泥濘,將雙腿插到刺骨的水中進行測量。記得有一年中秋節,父親在電話里告訴我們,為了確保今年節水工程能夠按時完工,他要在工地加班趕工期,又不能回家過節了,他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不僅僅是我的父親,所有奮戰在水利工程一線的工作人員,都明白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節點性強的工作特點,他們舍棄陪伴家人的休息時間,晝夜奮戰在一線,在實踐中攻堅克難、戰而勝之,就是為了加速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工作,保障人民的用水安全。我為父親自豪,為奮斗在一線的工作人員自豪,他們有責任、懂擔當,艱苦奮斗、不辭辛勞、甘于奉獻,用一滴滴汗水鑄就著偉大便民工程,為祖國添磚加瓦,父親的初心與堅持也為我投身水利事業堅定了信心、做好了榜樣,讓我始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傳承好新時代水利人的家風。
蔡元培曾說過:“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备卸魑业募彝,一個好的家風家教是每個家庭成員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石,它深深沉淀在家庭的血液里,流淌到家庭每個成員的心靈縫隙中。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庭、家教、家風的重要性:“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凹绎L”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也前所未有地寫進黨內法規,這樣的高度重視,來自對歷史與時代的深刻把握。的確,家風涵養世風民風,連著黨風政風,尤其是對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家風廉不廉、家教嚴不嚴,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它關乎著海清河晏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只有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世代賡續的家風家訓,引導我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念,將來,我想我也一定會身體力行,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將自己探索到的人生道理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后代。我希望從我輩做起,推動全社會重視家風家教建設,以一代又一代的血脈傳承好家教,弘揚好家風,激勵子孫后代增強家風家教意識,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用之才。
(王月/文)